跳到主要內容區

112年第二期-就業/再就業與經濟安全

4

本研究團隊將重心放在經濟安全、就業與再就業、數據與數位應用以及創新與創生

  1. 高齡者的經濟安全

106年台灣針對公務人員、教育人員、公教人員保險及勞工保險等制度進行年金改革。此次改革共有三大目標,包括健全年金財務、促進制度永續;確保老年生活、經濟安全無虞;兼顧職業衡平、實現世代互助。目前年金改革的基本調性多是以「健全年金財務、促進制度永續」以及「兼顧職業衡平、實現世代互助」為主,對於年金改革的第二個目標,「確保老年生活、經濟安全無虞」較少涉及。有鑑於此,將透過系統性的整理與分析,瞭解在高齡少子化之趨勢下,年金改革對於中高齡以上年紀之勞工族群在經濟安全上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本計畫探究高齡者貧窮線與經濟安全之性別不平等,盤點退休後高齡者的所得狀況,推估台灣整體高齡者之貧窮線;分析不同性別、居住城鄉、健康與失能狀況、家庭型態,以及所得階層之高齡者,其高齡後財務支出與所得情形,瞭解老後之照顧成本,建構高齡財務推估模型。

  1. 高齡者的就業與再就業

面對高齡化社會,勞動部將「促進中高齡者就業」列為施政重點,積極推動各項協助措施,更積極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期建構友善就業環境,活化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人力運用。10912月正式實施的專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立法意旨為希望面對高齡化社會如何實踐「禁止年齡歧視」、「穩定就業措施」、「促進失業者就業」、「支持退休後再就業」、「推動銀髮人才服務」以及「開發就業機會」等目的。然而實際上,諸如退休制度鼓勵提早退休、產業結構不利於高齡者就業、職場環境不友善、社會觀念對於長者外出工作存有負面觀感、以及個人觀念與家人反對等種種複雜因素,仍不利高齡者就業。

鑑於上述,本計畫將聚焦高齡職場相關議題,如高齡者就業樣貌、障礙以及「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的社會價值與實施成效,以及高齡者在勞動市場的流動性、退休後再就業的影響因素等,針對高齡者重返職場等議題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定期發佈重要研究結果,並納入健康職場之實踐推動。

  1. 大數據資料分析與金融數位科技應用

為計算老後所需照顧成本,應評估高齡後財務可負擔之能力(即財務缺口)。首先將建立高齡財務估算模型,掌握性別結構、家庭型態、城鄉、教育程度及所得階層不同之高齡者,其財務準備變化趨勢。另以高齡財務估算模型,針對老後所需之照顧成本,綜合考量性別、年齡、城鄉、居住模式、失能狀況、照顧模式、教育程度及慢性疾病數不同之高齡者,及其支出及照顧成本變化趨勢。第三,本研究之高齡財務估算模型能掌握高齡者之潛在財務缺口,並能進一步追蹤老化過程中,財務缺口的變化趨勢,並提出高齡經濟安全政策建議,期冀人人無須對退休後的經濟安全憂心,透過經濟安全之保障,確保照護品質和晚年生活品質與尊嚴。並搭配座談研擬高齡經濟安全網架構與因應措施,提出政策建議。

本校管理學院於110年成立台灣中區的「金融科技校園數位沙盒實證基地」,擁有國內各大銀行及企業提供的數據資料API的支援,具有豐富的大數據來進行分析,減少數據不足及可信度低的困擾,同時與科技公司合作,執行eKYC遠距技術場域實證。鑑此,本中心研究團隊將納入金融科技領域的部分教師群,一起推動國內尚未充分發展的銀光(樂齡)創新金融服務與永續科技,目標在建立樂齡金融科技服務運作模式,打造永續金融科技生態圈,讓高齡者能夠受惠於當今高科技發展及免於金融剝削。對此本計畫著重釐清高齡經濟安全的基本需求和財務資源,計算年老後所需之照顧成本,評估高齡後財務可負擔之能力(財務缺口)。除此之外,與管理學院合作,透過「高齡社區虛擬貨幣」與「高齡金融剝削智慧偵測」等應用,推動銀光服務生態圈之大數據分析。

  1. 金融領域的創新與創生

結合上述研究成果以及中央與地方相關政策,並搭配「人才培育」帶領學生共同發想創生模式,打造雲嘉南地區活躍老化的場域。因應準退休族群的不同需求,從第三人生的工作、居住條件、人際關係、自我成長、家庭修復、自我心靈照顧等方面之需求,設計出適合準退休族群的第三人生,並推廣相關課程教育、活動、政府政策與福利資訊內容,讓退休生活充實且快樂。鑑此,該面向研究的精神強調準退休族群在雲端進行資訊的蒐集與利用,提升民眾數位科技能力是施行重點。透過正式課程或自媒體的影片教學等方式,逐步提升民眾科技媒體應用能力。而基於55歲至65歲有一定程度的科技能力的專業人才,且有社會參與和就業的意願,則將成立樂齡人才資料庫。就其專業在平台上,提供一定的專業服務,或是媒合到有需要的機構、團體等擔任志工或顧問。讓中高齡人才可以服務長者,或是教育年輕人,達到高齡人力活化、再利用的目的。

換言之,本計畫將有關高齡經濟安全、銀光財務等研究成果,配合中央與地方的相關政策,落實於雲嘉南地區,並結合相關計畫的執行,逐步構築雲嘉南地區高齡者健康職場並落實之。除上述的計畫外,另有張碩毅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進行銀光財務生態圈的建置計畫。

  1. 永續銀光財務生態圈建置計畫

會資系張碩毅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金融科技以及永續科技為樂齡族群提供更豐富且完善的金融服務,對高齡社會的福祉做出努力,同時培養針對樂齡族群金融服務具有創意、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以換位思考的模式結合數據資料產出創新金融服務設計概念,實踐永續科技的價值。

首先提昇銀光族群的金融素養。近年來由於高齡族群金融剝削與詐騙問題層出不窮,有鑑於該族群對金融知識的缺乏、不擅於管理資產以及抗拒與排斥新穎金融科技服務等因素,因此推廣金融科技應該從知識教育開始。例如成立銀光智慧學習社團,以高齡族群熟悉的平台組成學習社團,針對金融知識進行推廣與傳播,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思及教授課程,了解金融知識、產品及學習面臨各種問題及應用解決方法。再以互動式教學增進師生間交流,達成教學目標。之後可以建立數位科技多元媒體平台,透過主題式篇章,由淺入深,帶給高齡族群輕鬆易懂的學習方式。

其次結合管理學院金融科技專業團隊,利用高跨中心高齡社區資料及資策會校園數位沙盒實驗基地API大數據資料,致力於銀光金融科技之研究發展。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展銀光社區加密貨幣(Silver Coin),改變目前加密貨幣的投機性,保障銀光族的權益,轉換成具有改造銀光社區及生態圈功能的金融交易貨幣,或是運用創新思維了解高齡族群需求,朝銀光金融(longevity finance)及永續科技(sustainable technology)兩面向研究發展,透過金融科技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增進高齡者的財務健康。研究發展上聚焦在金融科技創新,提升樂齡者財務福祉(financial wellbeing)和財務靭性(financial resilience)藉以落實ESG永續理念。行動上將先深入了解地方社區銀光族群需求,發展實務與跨領域並重議題,發展智慧金融APP以及網路雲端社交平台,擴展銀光金融服務科技受眾。將應用多媒體智慧科技(Podcast、直播),發展銀光虛實整合沉浸式體驗,最終建立永續銀光健康生態圈。

本計畫的最終目標為短期內利用傳播科技瞭解樂齡族群需求,利用場景金融服務實現健康生態圈。爾後發展銀光金融服務科技,達到樂齡族群協助年輕人探索生命。最後則是結合金融產業建立永續銀光生態圈,從「照顧高齡者」的想法,利用科技轉變成「協助高齡者發揮其能力」的作法,達成幸福的跨世代生活模式。

  1. 氣候變遷下年長者及其企業的挑戰與機會

法律系廖宗聖教授帶領團隊則以SDG13-氣候行動為研究主軸,搭配SDG3健康與福祉、SDG8-尊嚴勞動與經濟成長以及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制度,針對長與其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提出相關議題與探究。

1099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提出第一份氣候變遷影響下年長者(60歲以上或65歲以上)人權影響的初步建議報告。報告中提到氣候變遷對人類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但進行相關的研究或資料收集時,年長者往往是被排除、忽視或忽略。可能是因為將年長者與一般成年人歸為相同群體,而未注意年長者的特殊性(特別是脆弱性),也可能是因為年齡的歧視,而造成被排除的結果。因此,氣候變遷對年長者人權的特別影響(包含國際層面及國內層面),值得研究。其關注焦點為:

     (1) 年長者企業家的人權

在國內,年長者若為企業家身份時,其人權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情況與一般年長者受的影響有何差異?特別是年長者身為企業家並非僅是單方面氣候變遷的受影響者,年長者企業家在應對氣候變遷上也可以提供獨特的貢獻,特別是年長者企業家掌握資金、有能力作決策、影響投票權或具有重有的科學、文化知識,可以在應對氣候變遷議題上產生重大的影響力。這種獨特的貢獻應透過研究,加以系統性的呈現,緩解氣候變遷對年長者人權影響的不平等對待,也加強代際間的聯繫及傳承。

     (2) 年長者企業家的企業治理

在氣候變遷,特別是淨零排放的目標下,年長者在企業治理上面臨何種挑戰、轉型困境與機會相關研究更是闕如,值得本計畫深入探究。接著,再以此部分的研究為基礎,進而提出國家可應對、協助的政策、法制及措施調整建議,同時以此原型(prototype)擴大協助其他中、小型企業面臨氣候變遷挑戰的治理。

     (3) 年長者企業的營運

年長者經營的企業在氣候變遷(特別是淨零排放的目標)下,同樣面臨減碳、設置再生能源、繳交碳稅(費)及廠房設施調適氣候等棘手問題。因此如何協助年長者經營的企業進行碳盤查、碳管理、減碳與調適策略規劃,甚至減碳與調適技術的發展都顯的刻不容緩。同樣的,此部分的研究最終將提出國家可應對、協助的政策、法制及措施調整建議,以及以此原型擴大協助其他年長者經營中、小型企業面臨氣候變遷挑戰的轉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