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嘉義縣老人及身心障礙者保護通報處理及追蹤輔導實施計畫

計畫摘要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與先進的醫療科技,使得台灣人口平均餘命持續延長,伴隨而來是老年與身心障礙者人口比率不斷增加。截至 2020 年底,嘉義縣老年人口已達 10 萬人,約占全縣人口比例的 20.3%,位居全國之冠,而本縣身心障礙者人口計 38,225 人(占 7.6%),兩者人口總數約占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增加及快速老化所伴隨是慢性疾病罹患率增加,失能人口逐年提高,而長期照顧服務需求人數也將以倍數速度增加,因此,提供老年人與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成為本縣的重要目標(內政部,2021; 行政政院主計總處,2021)。 為維護老人尊嚴、健康與權益,安定老人生活,增進老人福利,以及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促使個人擁有平等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之機會,我國分別制定 「老人福利法」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並於各法中訂立保護相關法規,如老人 福利法中保護措施的第 41 條1、第 42 條2,以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保護服務篇章 的第 75 條3,皆明訂不得對老人與身心障礙者施行的非法行為。另,兩項法規內,針對專業服務人員如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村(里)長與村(里)幹事、警察人員、司法人員及其他執行老人福利業務之相關人員,於執行職務時知悉老人或身心障礙者有疑似受不當對待之情況發生者,應依責任通報當地主管機關。 依據嘉義縣政府(2021)統計,本縣 110 年 1 月至 9 月份老人保護通報人數共 16 案;身心障礙者保護通報人數為 10 案,其中以虐待、疏忽及遺棄案件占多數。據此, 為強健社會安全網絡,使老人遭遇老人福利法第 41 至 42 及身心障礙者遭遇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75 條各款情形時,可獲得適當保護、照顧、緊急安置與其他必要處遇, 並提供老人及障礙者專業處遇服務及後續追蹤輔導,以保障其人身安全及維護其權益。 另鑑於照顧者因為不堪照顧身心障礙者之壓力而受暴之情事逐年上升,故本計畫將家庭照顧者相關服務,未來轉介至計畫之服務對象,係經評估因為照顧壓力過大所致之暴力事件,中心將以共案共訪機制提供服務,協助照顧者減輕照顧壓力之精神負擔, 為服務對象共謀最佳利益。除了確認服務對象已無受暴之虞,亦從施暴行發生的最根本因素處理,服務對象除個案本人之外,也將以其家庭為服務個體,以生態系統觀點作為工作基礎,建構社區式照顧服務,編織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單位介紹

本校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於 1986 年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會通過,1989 年 7 月 1 日在雲嘉地區正式成立的國立大學。2010 年,本校加入由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中興大學共同組成的 T4 大學聯盟,亦稱為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是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之後,台灣的第二個大學系統。透過學術活動交流、校際選課與互相承認學分、共同成立研究中心等資源共享方式,使各校彼此合作與良性競爭,帶動學術、 校務與研究之發展。 本校多年來深耕雲嘉地區,有感於嘉義縣人口變遷劇烈且已成為全國老化最為嚴重的縣市,為了因應臺灣社會超高齡之挑戰,本校積極投入高齡跨域應用研究,並於 107 年初通過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正式成立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on Aging Society, CIRAS)。本中心旨在建構臺灣全人整體社會照顧之多元創新模式,將從「社會轉型」、「高齡生理/心理/認知與運動健康促進」及「生活健康與照護科技」三大層面著手,藉由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 促進台灣高齡者與有照顧需求者之健康與幸福,更期待能成為我國全人友善政策與整體社會世代共榮的重要推手。 嘉義縣為高齡人口比例最高之縣市,因本縣幅員廣大且資源分散,故以社區為核心發展因地制宜之高齡照顧服務已刻不容緩。因此,本校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以延續社區照顧為理念基礎,並結合學術與實務為主要特色。本計畫主持人吳明儒教授(同時亦擔任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於 108 年起陸續承接本縣社會局委託之「嘉義縣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嘉義縣身心障礙者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實施計畫」、「嘉義縣辦理身心障礙者保護通報處理及追蹤輔導實施計畫」、「嘉義縣老人保護後續追蹤輔導暨個案管理服務」、「時間銀行多元培力推動計畫」與「雲林縣長期照顧服務成效及需求評估計畫」等計畫,且因有感「社會創新」對於福利服務發展之重要性,遂於 109 年 03 月,在既有組織架構下成立「社會發展與創新方案推動辦公 室」,期望延續社會發展與社會實踐的理念,發揮專業能量,以更貼近社區與實務工作 之層面,建構一個兼具研究教學的機構。

中心特色

本中心於 109 年起,承接「嘉義縣老人保護後續追蹤輔導暨老人個案管理服務計畫」與「嘉義縣辦理身心障礙者保護通報處理及追蹤輔導實施計畫」,在過去服務的兩年期間,深感弱勢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家庭因缺乏服務資源的介入,而面臨龐大的照顧壓力,照顧者鮮少有機會可獲得外界資源的訊息及求助管道,再加上家屬對於年長者及身心障礙者的個人特性與照顧的認知不足,易提供不恰當的照顧方式,進而導致保護議題的產生或甚至發生照顧悲劇。 老人與身心障礙者保護個案通常因有不當照顧之事實發生,經通報與社會局處社工介入案家提供個案緊急處遇後,公權力的涉入將對家庭內部衍生兩種面向的影響性, 一是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受不當對待的事實受到揭露,進而有機會透過處遇或連結相關資源,減緩保護性議題並保障個人生活權益;二是相對人方面(多數為家庭成員),因相對人提供的照顧方式不恰當或甚至未善盡扶養責任,恐對於資源介入保有排斥感或拒絕出面處理,成為外在資源介入不易的因素之一。據此,擔任一名保護後追之專業服務人員,不僅需代表公權力從保護個案的立場,督促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能夠獲得適當的照顧與需求滿足,同時也必須善用個人的專業能力,以整個家庭關係與脈絡進行全面性的評估,發覺保護性議題出現的關鍵原因,並預防之。後追社工一方面須了解案家的限制並同理及鼓勵家屬的照顧辛勞,陪伴個案與其家屬面對,另一方面又須威嚇家屬,以了解法律對身障者個人的權益保障,成為協調家庭義務與國家責任間的橋梁。秉持社會個案工作以人道關懷與追求社會平等之理念,專業人員透過每月定期訪視,以了解個案目前受照顧情形與需求,追蹤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狀況與照顧者的壓力負荷,並適時地提供資源與協助。若經評估,個案具轉介服務之需要時,專業人員將主動協助連結,並藉由網絡合作及資訊交換,降低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壓力負荷議題的再度發生。 本中心具兩年計畫服務經驗,對於保護性案件服務保有一定認識及了解,為考量 前述因素,若 111 年度可延續承接本計畫,專業人員將依照前兩年服務經驗所設立之處遇目標,接續完成處遇計畫,以利於個案服務的延續性。

瀏覽數:
登入成功